让描写更精彩——试试点面结合
学写作,别不信技巧,技巧的确能给你的文章添彩;但也别完全依赖技巧,毕竟技巧属于技术,你主题的表达,更需要你材料的支撑和文笔的润泽。
所以,技巧要学,积累和练笔也不能少。
教科书里的文章,篇篇都是精品。琢磨文章里的精彩句点,去感知,去揣摩,去触摸,去刻意模仿,对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技能,有很好地帮助。
点面结合手法,在场面描写中经常用到。这种手法的运用,能增加文章的镜头感和画面感。精彩处,让人感觉眼前镜头推移,群像的远镜头,个体的特写画面,转换自如,远镜头看氛围,近镜头看特征。
感知原句:
他刚要拧开盖子,马宝玉抢前一步,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,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,大声喊道:“同志们,用石头砸!”——摘自部编语文六上《狼牙山五壮士》
[写法揣摩:体会人物描写中“镜头特写”和“动作分解”的写作方法,文中用恰当准确的动词,写出人物运动轨迹和运动特点的写法,塑造出个体人物完整的一组动态过程,如果切换成电影镜头,此时的画面里,马宝玉是主要人物,甚至整个镜头里只有他一人。]
五位战士屹立狼牙山顶峰,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。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,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。——摘自部编语文六上《狼牙山五壮士》
两个半钟头的检阅,广场上(群众)不断地欢呼,不断地鼓掌,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。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,把手掌都拍麻了,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。——摘自部编语文六上《开国大典》
[写法解读:某一瞬间,同一时刻,一个群组的人物。他们相同的动作、神态,或者语言等的群体描写。如果切换成电影镜头,此时的画面里,五位战士应该同时在镜头里;广场上的群众,也是群体满屏。]
先面: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,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。
后点: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,让敌人走近了,才下命令狠狠地打。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,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。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,好使出浑身的力气。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,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。——摘自部编语文六上《狼牙山五壮士》
[写法解读:某一瞬间,同一时刻,一个群组的人物。先写他们相同的动作,即面;再写他们不同的动作、神态,或是外貌和语言等,逐一对人物展开的描写,即一个个的点。两者结合,先写面再写点,或是先写点再写面,即构成点与面描写的完美结合。这样,能给读者整体感觉,也能满足读者追寻细节的好奇。]
仿写练习 01
高一萌:舞台上的她,眼睛闪闪有光。她的嗓音,也一点点高上去,终于很嘹亮了,好像整个演播厅里,都是她的歌声在飞扬。那高高飞扬的声音,细成了一根看不见的线,忽然一抖,接着又连抖几下,像抖在观众的心里,我忽然想流泪。但舞台上的她,已经有眼泪流下来了。
老师点评:一萌同学描写的就是一个点——只写舞台上的她,重点写“她”有特色的声音,嘹亮而婉转,因深情而动人。最后的深情描写,起到很好地助推功能,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之所以撼动全场,皆因用心而倾情。
镜头之下,只有这个亮着最美歌喉的“她”。
仿写练习 02
李舒欣:幕布拉开。聚光灯一下子打亮了整个舞台。七个身穿粉色衣裙的小姑娘,迈着轻快的舞步,蹦跳着上场了!她们一会儿旋转,一会儿牵手、后仰、举腿,一会儿又团坐曲臂,像一池的荷花,绽放、迎风起舞、尽情欢畅……大家看呆了。
老师点评:舒欣同学仿写的是面。出场就是五个盛装的小姑娘,她们同时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,也同时出现在小作者的笔下。在同一个时间段,在同一个场地,她们动作一致,密不可分。
镜头里,五个小姑娘全体翩翩起舞。
仿写练习 03
杨泊昱:电影院里,观众被屏幕上的情节深深打动,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,周围忽然想起了一片抽泣声。我旁边的阿姨干脆哭出了声。我扭头看见,阿姨拿着手绢,边哭边擦着眼睛,接着荧屏的光,能看见阿姨的肩膀也在不停抽动着。电影太感人了。
老师点评:泊昱同学的仿写练笔,是典型地面和点结合。他先写整个影院里所有观众的观影反应,再抓住自己身边阿姨的声音和动作,进行特写。
镜头感:先是整个影院的光影和观众,再是镜头拉近,镜头里突显哭泣的阿姨,能看清阿姨的所有动作。
好的场景描写,离不开点面结合的手法;精彩传神的点面描写,离不开生活里有心的观察和体验。
多观察,勤积累,巧练笔,你的写作,也会灵动鲜活起来。读文如见画,勤练见真功。